汝阳杜康村名由来及历史沿革
admin2025-10-17 23:41:55【公会招募】
1957年1月,洛阳专署派程立、贾峨两同志前往汝阳县县开展汝河沿岸和杜康河沿岸的文物普查。在杜康河南岸空桑涧的黄土台地上发现了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。遗址东西长250米,南北宽200米,面积50000余平方米。东侧断崖上暴露有文化层,文化层的厚度1—2米,在遗址地表和文化层中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的石刀、石锥、石斧、石铲以及陶罐、陶盆、陶壶等器物残片。根据出土文物断定为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址。因此杜康村早在新石器时期,就已形成较大的村落。
杜康村地名最早出现记载的是北魏郦道元,他在《水经注伊水》对杜康河记载到:“明水出梁县西狼皋山,俗谓之石涧水也。西北流径杨亮垒南,西北合康水,水亦出狼皋山,东北流径范坞北与明水合,又西南流入于伊。”唐代刘方平《醉酒》“共与甫冉行,杜酒带醉风;凝看杜康泉,裴雾乱绕空。”宋代高翥《夜步天街书所见》“赛罢祠山赛二郎,酒行明日欲祠张。愚民可是都忘本,香火何曾到杜康。”明代周淑禧《杜康庙》“酺有新糟醊,杜康桥上客题诗;最为苦相身为女,千载曾无仪狄祠。”等都在诗中也提到杜康地名。而后,明代《正德汝州志》《万历汝州志》《万历伊阳县志》都确切记载了杜康这个村名。如今,在杜康村仍保存有周平王赐名曰“酒泉”的青石匾;夏代,古桑树。明代,石狮子等文物。
因此,据杜康遗址出土文物考古成果,老辈人留下来杜康村的传说故事,以及古书典籍记载,杜康村形成村落年代不应晚于夏代,杜康村地名的形成不应晚于秦汉。春秋时,叫空桑涧。秦代,因村民用竹子扎篱笆做院墙,沿革为杜康笆,属蛮中县。汉代,属新城县。隋唐时,属伊阙县。宋元属梁县。明代,属伊阳县蔡店里。清同治年间,杜康笆分为杜康仙庄和永和寨,属平安里下蔡镇。民国,合为杜康村,属常渠乡。1949年,为杜康村,属仝沟乡。1956年,改为杜康高级社,属常渠乡。1960年,成立杜康公社,属蔡店区。1962年,改为杜康大队,属蔡店公社。1984年,更名杜康村民委员会,属蔡店乡。
汝阳县地名办公室褚建明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